首页 » 京华新闻 » 感人故事 » 2013年甘肃支教感悟选登

2013年甘肃支教感悟选登

来源: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日期: 2014-06-12

为什么要去支教?
志愿者:北京大学  王奕卉
      为什么要去支教?在支教前若有人这么问我,我也许会回答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在我心里却很难给自己一个真正的答案,我到底为什么要去支教?带着些许的迷茫和一腔青年人的热情,我报名参加了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组织的暑期支教活动,踏上了前往甘肃支教的路途。

      2013年暑假,我们一行人坐上了前往甘肃的火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旅途,终于到达民勤县,开始了为期5天的支教。民勤是一个被沙漠包围的绿洲,它既不同于福建的山水相依,也不同于北京的都市喧嚣,她像是一个西北姑娘,淳朴豪爽却又不失温柔灵动。在勤劳智慧的民勤人民的努力下,民勤县风沙治理得非常之好,纵使处于沙漠之中却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向日葵田。向日葵大约有一人高吧,金黄的向日葵花开得十分绚烂,她们在阳光下肆意地伸展着,一眼望去,一片金黄,如太阳般闪耀着金色的光辉,衬着干净清新的蓝天,说不出的赏心悦目。我不由得有些紧张,有些期待,在这向日葵盛开的地方,我将会遇到一群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之间又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二天,我们分别在民勤三中和大滩中学支教。民勤三中的同学们热情活泼,与我们互动非常活跃,可以看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而大滩中学的孩子们则稍显羞涩,大概因为他们是初中生的缘故吧,听课时十分的乖巧,互动虽然不像民勤三中的高中生们那么活跃,但从他们忽闪忽闪的眼睛中,我看到了这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无论是励志讲座,文化小讲堂,急救知识课堂还是素质拓展游戏,同学们都十分配合并且投入其中。可以说这两天的支教很是顺利,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但这也使我有些沾沾自喜,少了些对支教课程和讲授方式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于是在第三天,问题爆发了。

      第三天,当我们到达东坝中学时,天上正飘着小雨,天空有点阴沉,天气不免有些燥热。在东坝中学的这一天,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东坝中学的同学非常的腼腆和害羞,早上上课时几乎与我们没有互动。孩子们似乎对我们所讲的内容毫无兴趣,大多数情况都是趴在桌上或勉强坐直了身体却明显是在发呆。到了下午,燥动的情绪就更加明显了,同学们似乎都失去了耐心,课堂秩序几度出现混乱,讲课同学的积极性也大受打击。原本以为在素质拓展游戏中,同学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不料男生们却表示没有玩过集体游戏也不想玩集体游戏,女生则是十分害羞,不愿意和男生们一起玩,这让我们顿时有了一种束手无策之感,大家只能勉力维持活动的进行,于是第三天的教学就在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有点压抑的氛围中结束了。在离开学校时,我听到了晓容学姐和东坝中学的一个同学的交谈,那个同学说他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没有任何的想法,也从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他表示自己没有任何喜欢的事,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学也几乎不进行交流。我听后心里异常的沮丧,对未来没有期许是多么的可怕呀,我们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甘肃把已经放暑假的孩子们召集起来就是希望能带给孩子们一些正能量,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让他们能够对未来有所希冀从而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支教的时间有限,我们想做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点了,但第三天的教学却让我觉得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给东坝中学的孩子们一些正能量,这不免让我备受打击。在返回宾馆的汽车上,支教队员都沉默了,遇到问题就说明我们存在着问题,那么现在需要的就是反思和改进了。

  支教队员们在每天的教学总结会上都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对于如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各抒己见。最后大家纷纷回房,熬夜修改教案,增加了许多更符合同学们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的的内容并调整教学难度以适应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就这样,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到达大坝中学,进行最后一天的支教。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之后,课程形式与内容更加受同学们的欢迎了。最后一天,大坝中学的同学们反应非常热烈,与我们的交流很积极,素质拓展游戏也充满了欢声笑语。经过引导,孩子所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惊叹。尤其是在玩“千千结”游戏时,同学们通过相互配合快速的完成了游戏更是让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自愧不如。在孩子们的欢快的笑声中,我顿时明白了我参与支教的原因与意义了。

  是的,我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去支教了,是因为渴望,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人类苦难生活的渴望。所有的孩子都同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渴望,所以我想去支教,让我与孩子们能够因为这共同的渴望产生共鸣,让他们能更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支教结束的几天后,我与一名民勤的高三孩子通过网络聊天,那个同学说,等到他高考结束后,他就要利用假期参加当地的一个慈善组织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还说,其实他一直就想要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现在他知道他能做什么,也决定要去做了。我听后十分惊喜,我们在这向日葵盛开的地方所遇见的那些少年们多多少少因为我们的到来有了些小小的改变,我们无法让所有的孩子眼中都铺满了阳光,但至少,我们鼓励了一些孩子,带给了他们勇气去追逐梦想,这也就足够了。

  与向日葵一样坚强的民勤孩子们,现在你们还好吗?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向着未来坚定地迈开脚步吧,我一直坚信着,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那一刻我们会在在金黄的阳光下,坚定地微笑着。
  

饮水思源
志愿者:北京大学  蔡晓容

      民勤支教是我的第一次支教经历,收获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为何写下饮水思源四字?

  饮水思源是我这次支教讲座的主题之一。说起这次支教的初衷,是为了传达一些思想给民勤的孩子们,希望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学会思考,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一些积极的变化。

  在去民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通俗易懂地向孩子们传达我的思想,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后来我发现,我需要做的不是让他们懂得我在想什么,而是先要了解他们的想法。

  坐着驶向武威的火车,窗外是一片荒芜之地,渺无人烟,偶尔冒着一小丛绿色。也许是一望无际的荒漠使得人的心胸变得尤为宽广,思维变得辽阔。民勤这样一束坐落在沙漠边际的绿洲之光,正在努力拂去茫茫晨霭,为荒漠旅人送去一抹光亮。民勤的孩子们应是更为淳朴、更为勤奋。如若不是,怎有民勤的今天?

  第一次走上讲台,虽然之前已经准备的很充分,在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淳朴的脸孔,热忱的眼光,还是有些紧张。很多同学都知道,在北大,课堂的风格迥异。而我的风格是自由。即座下的同学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打断我,若是不喜欢听也可以不听,因为那一定是我讲的不好的原因。同学们有选择的权利。

 “饮水思源”是为东坝中学的孩子们所准备。前一天晚上,我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大家都懂得饮水思源四字为何意,却不知其出处。此四字原出于南北朝庾信的《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南北朝庾信为梁国人,后出使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庾信思乡不得归,故做此曲。原意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后多为感恩报恩之意。民勤地处沙漠边际,缺水严重。以往多打深井取水,却破坏根本。后关井压田,环境改善,才以指标还本。滴水来之不易,民勤的孩子们更需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那天下午素拓活动时,我注意到一个男生,他不和大家一起参加素拓活动,也不和其他男生一起。独自站在墙边。我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去一起玩。他说不想玩。我问他一年后想做什么,是考高中还是直接工作?他说没想过,他从来没有想做什么事情,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也从没做过什么。我问他那以后要怎么办。这个男生没有说话。可能是了解的这个世界过于狭隘,也从未有人加以引导,这个男生从来没有思考过今后的人生哪怕是下一步该怎样走?当看着身边曾经的同学一个个分开,有人升入高中,有人走进社会,自己却原地不动,好像旁观的无关之人。但事实是,我们不是不食人间五谷、不懂人情寒暖的神,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决定如何走,有很多岔路,有很多选择,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无论如何抉择,都需无愧于心。

 在回京的路上,遇到一位在兰州做了十多年生意的大哥。他说,无论是怎样的人,只要他孝顺父母,他的心就不会有多坏。古代先贤崇敬孝道,百善孝为先。圣人训,首孝悌。父母是这世上唯一无私待己之人。饮水思源最基本是守孝道,思父母之恩,顺父母之意以报。

 在民勤乡里可以看到许多头裹围巾,面庞黑黝的妇女,看着我们一行人,眼带疑惑,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没出过民勤,一心希望自家孩子争气考上大学不用和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枉他们辛苦一辈子。

  饮水思源,饮的是民勤水,思的是父母源!

支教民勤:爱,因为在心中
志愿者:北京大学  韩晴

我和你一样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

 通过将近十天的接触,我发现我们几乎都是怀揣着同样的理念加入了民勤支教团。一行13人,一样的,同众多90后一样,富有爱心,想尽自己所能,将爱和我们的理念、独特的经历传播给每一个祖国的花朵,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希望他们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正因如此,我同队员们坐上了开往武威的火车,27个小时的硬座,的确很辛苦,却遮不住我们的好心情,一路上我们备课,聊天,讲理想,谈天说地,当进入到甘肃时,那种心情真的难以描述,因为我们离民勤更近了,离孩子们更近了,我们迫切的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迫切的想要帮助他们。下了火车,上了汽车,还要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到,一路上,大家说着旅途的经历,憧憬着未来几天的美好,根本不像是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的奔波。的确,那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离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没有人会累,或者说还没有人察觉到自己累。

爱,因为在心中
  “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世界就像迷宫,却又让我们此刻相逢,Our  home”

 被爱——当我们到达民勤,就收到了热情的款待,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杨榕爸爸热情的接待,丰盛的接风晚餐;更全程陪同我们参观民勤沙漠、红崖山水库,让我感觉惭愧,初到这里,还没有做什么贡献,就这么麻烦人家,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课讲好,不辜负这么多人的希望。每个学校的领导也是非常的重视,孩子们也是一样,明明已经放假了,却被招回来上课,很积极的配合我们。总之,支教的每一天,我们都被浓浓的爱意包围。

 融入爱——我们本是不认识的一群人,因为同样的理想聚到一起,这就是缘分,相遇、相知,这次的支教活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了解彼此,从火车上相互慰藉,到民勤的困苦中相互鼓励,再到回京坎坷途中大家的安慰与帮助,我们收获了友谊,渐渐的融入到一个大集体中,体味着别人不经意间的呵护,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吧。

 大爱——我们支教团,带着希望,带着微笑,带着关爱,带着热忱,带着信念,带着活力,带着祝福走进了民勤,走进了四所中学。支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无私奉献更为动人,我不敢说自己多么伟大,但是我和这个暑假无数支教队友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动着自己,也希望感动更多的人,进入支教行列。

梦想实现家

 “赛车就像人生,掌握自己的方向,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减速,只要有一个可能,我就会全力以赴的去实现它。因为人生可以有后悔,但不可以有遗憾。”

 我一直把自己的这次支教活动的主题定位“筑梦”,我的讲课内容也是北京的大学,北京的文化,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民勤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能只着眼于民勤这个小地方;我想告诉他们未来有很多种可能,读书是一条捷径;我想给他们铸造一个梦想,让他们有努力的动力,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努力,要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

 记得一个孩子的问题让我很震惊,却也很激动,他问我怎样才能阻止民勤的沙漠化,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因为他有渴望,他想去建设自己的家乡,我一直觉得只有有梦想有目标的人,才会有动力,才会努力,才能有所成。而我想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想要给他们一个梦想,孩子们很认真的听我的讲课,却很懵懂,也许他们不懂,也许他们在思考,我希望,他们能想得明白,哪怕使用几年的时间去想明白,现在还不晚!
祝福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我们重逢在北京的秋天”

 “我们北京再见”,这应该是离别时对孩子们说的最多的话了吧,的确,北京再见:希望你们能把握每一天,努力学习,我们再聚北京!一切尽在不言中,祝福你们,祝福民勤的孩子们,祝你们有美好的未来!
   


追梦的脚印
志愿者:北京大学  孙一喆

  没有过多光鲜的修饰,我们只不过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也不需要过多笔墨的记载,我们只是将我们的所思所感传递给那些鲜有机会接触到过多他们世界外的东西的孩子们,给他们以些许遐想的空间;我们所做的事情真的谈不上伟大,或许只能以平淡无奇来形容,因为我们每个人也只是这个世界上平凡的一份子。但我们能都抱着同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愿意忍受将近28个小时的绿皮车旅途的疲惫,便注定了我们此行不再是简单的旅程,我们要带给那里的孩子们一些东西,要在他们那还似一片荒漠的视野中点缀上几抹绿色,添上几串脚印;要让他们明白:道路永远诞生在自己脚底下,人生本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逐梦的旅程······

 我能读出他们眼神中的那种渴望与歆羡,因为我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经走过与他们相似甚至比他们更为艰难的路,我明白我在他们的眼中的地位。当然我也明白他们那种既对外面世界充满向往但又不能确信自己能否做到的那种矛盾与迷惑,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所以我所要带给他们的就是一种自信,一种敢于迈出自己步伐的果敢与勇气,一种能够激励他们追逐梦醒,摆脱命运桎梏的动力;我真的不敢说我能够让他们所有人的人生都变的光鲜亮丽,我所追求的只是能至少让他们迈出一小步,一小步。而不是永远安于现状的麻木。

 其实,从开始筹划起,我就一直在思考我究竟要给他们讲些什么,究竟能给他们讲些什么,他们究竟能够了解和知道些什么,从一开始到最后站到讲台上,我就从没有把自己定位到一个老师的角色,那个角色实在太沉重,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讲述者,倾诉者,或者说白了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个故事可以有很多,我所要讲的就是要引起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明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这次民勤的出行我第一次见识了真正的沙漠,当爬到一个比较高的沙丘上回望时,我不禁惊羡于人类的坚守:在荒芜黄沙的背景上竟然能突兀出来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与自然,似乎它们完全不在意周围环境的险恶,或许它们早已习惯了那片土地,习惯了那种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的威胁,但它们依然存在了下来,固执的做着抗争。这其实正是一种缩影。毫无疑问,这里的孩子先天所拥有的环境不是最优越的,或许他们的角逐注定就不是与其他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但他们依然可以有梦想,也必须要有梦想,就像是那片绿洲一样,尽管孤独困苦,依然怀揣信念,坚韧故我。而我们仅仅就是那一个播撒花种的角色,可能有意也无意;我们能带来的只是前方并非不可战胜的讯息,能告诉他们的只是一点点绿色延伸的足迹依然可以征服一切,剩下的就需要他们自己去体悟,去理解。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但我们可能带给他们的光环太大,以至于可能淹没了他们的正常的视线。我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我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故事,从而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梦想看似很远,其实触手可及。而不是古板刻意的去灌输一些空篇道理,一些可能我们这个年龄都未必想明白的哲思,那太不现实了,也太空泛了。我所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我就是一个真实的我,我也从最底层走来,没有过多的光环庇佑,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汗水与努力,而我能做到的,他们依然可以做到,而且可能做的比我更好。

 这次支教虽然时间很短,却给了我很多思考与感悟:二十一年的岁月,我走过了我生命的大约四分之一,我把我的故事浓缩到了一节课讲述给了他们,希望他们可以了解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利用走好他们这人生头四分之一的年华,而我依然还要征服我前面未曾涉足的路途,所以我同时是一个给予者也是一个获得者,我给予了他们希望,自己也收获了幸福,一种给我自己带来正能量的幸福:我有能力去总结我在以往所获得的,那么我也必定有能力去迎接我将要面对的,无论成功失败,荣辱喜悲。

 那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虽然荒芜却还有我们这些人留下的脚印,连接着现实与未来,并且我相信,这里留下的脚印将会越来越多·······


共同的成长
志愿者:北京大学  曹春玲

  2013年7月,北医福建支教团来到了甘肃民勤,这是祖国的西北的小城,在一片浩瀚无际的沙漠的边缘,缺水的民勤,气候干燥炎热,但也有着同样热情的人们,和热烈绚烂的向日葵田。在这儿的短短一周,按计划教给了孩子们我们特意准备的课程,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支教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和乡镇上的孩子们共同成长。

 来支教之前,我的想法简单而明确,希望把我们认真准备的知识尽可能地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体验到民勤之外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或者说,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窥见不一样的世界。

 支教之后,我却深刻体会到,我们除了传递出知识以外,还有了许多收获,这些收获是感想,是体悟,是成长。

1.不断调整自己
 真正的支教过程没有我们最初设想的一帆风顺,高中组课程的临时变动,部分初中学生的不配合,课堂上的沉闷亦或是哄吵,这些都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让我们不断去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和内容,尽量转换出最佳的方式去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关注孩子们的关注点,达到最好的上课效果。多一点改变和调整,情况总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有时候,情况似乎达到最低谷,比如倒数的第二天的支教,那儿有许多孩子木讷而迷茫,我们认真上课的努力似乎付诸东流,没有回应。然而,只要有哪怕一个孩子在认真听课,我们也要坚持以最佳的状态将课程完成,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在今后,我也许还会再次参加义务支教,这次的经历,将会铭刻在心,成为下一次的储备。储备,就是向上的车轮,于我们,于孩子们,都是一份经历。

2.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
 来支教之前,我们期待给某些个孩子带来大改变,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奋起努力……支教后明白,短短的几天,所作的改变有限,但是,有哪怕些许的好的改变,这次支教就不虚此行了。

 比如说,我和一个学姐负责急救知识的宣讲,讲述了现场急救的步骤和日常伤害处理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术的示范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示范时,有些同学十分积极,让我们非常欣慰。众所周知,医学生的使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短短的一小时,也许孩子们不能完全记住我们所教学的内容,但只要孩子们能树立这样的意识:尽力去维护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健康,生命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目的也就达到了。

 除了单纯的知识传递外,我们看见,许多孩子内心迷茫、疑惑。有个孩子说,他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什么,愿意去做什么。他主动敞开了心扉,把那种迷茫和无助向我们求助。这是两群人——志愿者和儿童之间互相的交流和影响。我想,我们的到来,对他们的疑惑尽可能地解答,至少能给他们贫瘠的生活带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他们意识到生活可以充满各种机遇、不确定、可能。

3.一段特别的经历和回忆
 对于我们,此行真正感受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需要改变而必须做出的努力。离开时,我们留下联系方式,也有好多孩子主动联系我们。他们对我们有一种崇拜之心,而我们则会尽量去平等地倾听。我感觉到,许多孩子毅力忍耐力什么的都挺好的。可能我们能够努力的方向,比如通过课程设置和深入交流之类的,激发小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想象,敢于去梦想并实现他们心中的梦。

 这是一段特别的记忆,可以在以后提起,无论是自己回忆还是大家聚一起。就是这样的插曲,打破原本贫瘠无味的常规,这也算是一种视野的扩展,新鲜、快乐和留下记忆。让学生和学习稍脱离原来已死板的一套,这本身就是让人快乐的事。如果有慧眼能识别一些有潜力的学生,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启发一下,但从总体上来说,有企图的改变总是被大环境很快吞噬掉,而作为打破寂静介入他们成长的这一段生活无论怎样还是会留下记忆,既然有记忆就会有改变。

 我想说,没有体验乡镇儿童生活的人,到了贫穷的地区,不应该怀着一副“前来服务”“前来给予”的心态。而是将自己打开,接受没体验过的生活、接触从未认识过的人们、尝试从未做过的事情。相比起“小朋友需要什么”,在支教历程结束之后,同样重要的问题是“我在这期间成长了多少”。那里的大人小孩,给了我些许的成长,我相信,我也给了他们同样价值的回报。而且,我会把在那里领悟到的事情,带回日常生活中来。假如因此而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我想,那就成为了那里人们的无上功德。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获得2021

2021年10月8日,在北京市财政局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2021年度第三批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赫然在列,在“北京市2020年度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详细]
 
2010年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员通过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向南平、三明洪涝灾区捐款金额总计13274161.3元...[详细]
全部捐款名单
  • 理事单位
  • 各基金会
  • 政府部门
  • 其他
版权所有: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捐赠热线:010-64439031 捐助热线:010-64439031/64453801 传真:010-644538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三区11号福建大厦11层 邮箱:jhgyjj@163.com
京ICP备1100937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636
技术支持:北京利晶艺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