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京华新闻 » 感人故事 » 2012年云南支教行记录

2012年云南支教行记录

来源: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日期: 2012-07-27

简言
 

     生活本是一次旅行,既有如流水般平凡的叙述,又有如巍峨的高山一般雄壮的篇章。无论是简约,还是豪放,生活的点滴都值得记录。有人说,当我们老的时候,翻开我们记录的每一样东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候,平凡让我们珍惜,而轰轰烈烈则让我们感动。
    2012年暑假,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建文化交流协会迎来了第二届执委会发展方案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云南支教活动,在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的支持下,14名支教成员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牛场镇高桥学校和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支教和社会调查活动。
    如今,支教已经结束,但是,活动的每一个瞬间依然历历在目。无论是欢笑、汗水、告别还是合影,都是生活与我们的邂逅,我们真实地记下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一笔恩赐,作为下一次支教团的参考和自己幸福的回忆。

记录一:千里奔波,一路思索
记录时间:2012年7月2日——7月5日
作者:林高峰
 

    一个是彩云南国,一个是八闽大地,一个是千年古都,云南、福建、北京,这三个相隔千万里的省份因为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建文化交流协会而被连结在一起。
    支教,一个被践行了无数次的主题,似乎已经无法加入新鲜的元素。如何给支教活动注入更加鲜活的气息,已成为一个支教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其实,支教的意义不在于给予多少知识,因为短期支教给学生带来的知识只是杯水车薪。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支教更大的意义在于传播一种信念——知识改变命运,大学成就未来。
     要改变内心的信念,首先要认识自我。我生活在哪里?我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我的生活环境与外界相比有什么差异?云南,一个处于中国西南方的边陲省份,因为交通闭塞的原因往往导致其与外界隔绝,因此其文化科技水平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成都到镇雄的十二小时长途客车依然是硬座、无空调、无照明的落后交通工具,也许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旅行,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快捷的飞机与高铁早已实现了人们千里之外朝发夕至的梦想,旅行早已不是在火车或者汽车上的长途奔波,而在于体验亲近自然带来的愉快享受。一个正值发育期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开水泡熟的酸辣牛肉面,身旁的母亲欣慰地看着孩子脸上满足的心情,对孩子们来说,这是隔一段时间才能偶尔享受的美食,用好几个自家母鸡下的蛋换来的美食,可是,对于城里的孩子们来说,那不过是偶尔用以充饥的垃圾食品。
     一个人知识的厚度决定了他视野的宽度,视野的宽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因此,对于偏僻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支教的意义更大地在于拓宽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狭隘的小圈子,去体验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汽车徐徐开动,即将到达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镇雄,我不知道这辆车上是否有我即将面对的孩子或者他们的亲人,但是,我知道,和车上的孩子一样,他们都带着一张纯真的脸,但愿我们的支教能给这一张张不带有任何人工修饰的脸上增添一些新的气息——自信地气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气息!

记录二:走进小学,启迪人生
 记录时间:2012年7月6日

作者(一)焦运燊
     7月6日早上,我们来到了参观过的牛场镇牛场村中心小学,开始了我们支教的唯一一天的课程。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紧张,但当我走上讲台之后,看着下面的孩子们憧憬和开心的神情,我渐渐忘记了紧张,投入进了自己准备好的课程当中。
     第一节课是五年级二班的英语课。与我和林高峰准备的不同,他们已经学过了字母歌和部分字母的标准发音,于是我们原本设定的在字母识记方面的大量工作就可以简略了。之后,我们从字母I开始讲起,从简单的人称代词到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是由我们引导,让同学们主动参与提问来进行的。例如在“我”和“你”之间所加的词语,可以有“恨”、“爱”、“喜欢”等等,而在“喜欢”这个动词后面,我们的词语引导过程大概沿着“你——各种动物——形容词(大小,好坏等等)”这样进行。同学们从头到尾一直都很热情,也很积极地加入各种提问和抢答,于是之后的课程就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第二节课是四年级的英语课,由听夏主讲。她的讲授方式是多次重复以加强同学们的记忆,我认为这一点对小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之前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而是更偏重于让他们了解更多,更有兴趣。这一节课同学们的听课情绪也很高涨,跟读也都很认真。在课下,我们还给他们唱了几首英文歌曲,他们安静地听着,带着敬畏和向往的神情,我想,这两首歌一定比那些枯燥的单词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所在吧。
     下午三节课都是班会,主题是“了解中国,认识自我”。从介绍北京的风景名胜,到介绍北京大学,再介绍云南的相关情况及著名人物,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由衷的自豪之情,对大山之外的世界有了一个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印象,也对外界多了一些向往,让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学习,走出贫困。在此之后,我们让大家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以及要怎样做才能实现梦想。同学们写下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梦想,但大多数同学都写了好好学习来实现梦想,虽然这种想法还很单纯幼稚,但我认为这种学习有用的信念已经灌输给了他们,这就是一种进步。
     然而我们的课程也就到此结束了。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在此之后他们就要期末考试了,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去教给他们更多。我们最后能做的,就是在此之后,我们给每一个分享了梦想的同学都写了回复,用我们单薄的言语来鼓励每一个孩子留存自己的梦想,劝导他们不要轻易地放弃学业,告诉他们知识的强大之处。然而毕竟这些都太微薄,太短暂。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若是想让这几节课影响他们的一生,还是太困难了。希望在于更多的支教行动,在于整个社会对学习和知识的重视和尊重,在于农村与城市更同步的高速发展,还有一系列的相关事情。无论如何,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更加窗明几净、设施完备的教室中学习,走出大山,回报家乡。

作者(二):杨燕芬
     大山孩子的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很早之前深深的感染了我,所以一直渴望我能够有机会去支教。但是当这么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却感到好忐忑。可能因为时间太短,而自己想给他们的东西太多,所以才会一直犹豫到底应该给他们上什么课。在小学组谈论之后,我们最终决定给他们上一节英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上一节“了解中国,认识自我”的主题班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第一次登上五尺讲台,所以既紧张又兴奋。早上上完英语后,自己一直觉得这样短短的一节课时间根本不可能教会他们太多东西。所以上完课后我一直在想我们这样有什么意义。后来下午一个小妹妹给了我答案。那个小妹妹是六年级的同学,由于他们已经毕业了,所以我们没能教他们。她跟我说她特别羡慕那些有被我们教的同学。瞬间,我突然觉得我们的到来对他们来说还是有意义的。他们对知识的那种渴望之情真的让我很感动。可能我们真的不能给他们太多东西,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为他们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其实真的很精彩。
      下午我们给他们开了主题班会,让他们了解中国,认识自我,还让他们写了写自己的梦想。晚上回来看了他们写的梦想后,各种各样的都有,其实有些同学的想法真的特别好。我不知道我们这样做能给多少人树立起信念,但是肯定会有那么几个同学能听进我们的话,坚持完成自己的梦想。
     短短这一天的时间我们或许帮不了他们什么,但是我们尽力了,这样我们心里才能消除些许不安。至少我们可以带给他们希望,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我没有什么要去拯救教育,拯救他们的崇高理想,我只是按自己的内心去做,希望自己确实能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影响了这大山里的一个孩子。
 
作者(三):听夏
    上午我们是教英语课。本来以为小学四五年级会没有接触过任何英语,还在纠结怎么向他们介绍英语的作用。但是上课时一问,大家不仅知道英语,还会唱字母歌,这就省了很多时间。但是和小朋友们唱过一遍以后发现大家从H到N并不是很熟,所以课堂的前半部分就是主要带着大家把所有字母都念熟。原本还担心孩子们会失去兴趣,但是发现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是非常好奇的,四年级比五年级的积极性更高一些。四年级的孩子们每一排都很有热情,而五年级的后排同学就会有不听讲或互相打闹的情况。把所有字母都念熟后,我们教了一些日常用语,包括你好、早上好、再见等。这个在教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吃力,因为大家没有学过音标,对于单词怎么念完全是咿呀学语,我也没办法给他们讲念单词的规律,如果要讲就要把音标都讲一遍。所以我个人觉得可能问候语这一块最后教完没有什么效果。
     总体上完上午的课的感觉是,我们这四十五分钟所做的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让孩子们念会了英文字母,有些孩子本来也会,另外一些孩子以后也会学到。但是下午到学校的时候被一些孩子看到,还嚷嚷着“老师又来给我们教英语啦”,没想到这些孩子们还是对学英语挺有热情的。感觉还是挺欣慰的。
     下午的主题班会我主要是写板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会过度关注我的板书,反而不认真听老师在讲课,有个孩子甚至会在老师说话的时候把我的板书内容念出来。而有的孩子一看到我开始写板书竟然拿出笔和纸   在记笔记,这在上午的英语课上是没有的情况,尤其是四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多。按理说四年级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五年级应该不会就没有这种习惯了,但不明白为什么反过来了,可能跟班主任教给他们的习惯有关吧。
     还有一点比较奇怪的是,下午的课特别不容易维持纪律,上午的课明明没有吵闹的现象,反而下午的课总要停下来维持纪律。是不是因为大家觉得和我们不再陌生了就变得人来疯了呢?
     总之这一天的支教过程下来,我真心体会到了小学老师的不容易,不仅写板书写的手指头好累,用手指指着黑板胳膊也举得好累,维持纪律也好累,最后一节课已经站不动了。虽然累,但是一想到我们最后的主题班会让大家树立理想,并且会给大家回复,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所以内心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也感觉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觉得非常充实和满足。

记录三:大学前瞻,悖论启思
 记录时间:2012年7月6日

作者(一):沈燕君
    今天终于可以给孩子们上课啦!
     7:15起床,我们住在牛场镇的一家旅社,在校长家吃的当地早餐——米线,从到镇雄县的那天起校长就一直很热情地接待我们。
     早餐结束后我们按照原计划,兵分两路,一路四人前往牛场镇中心小学,一路十人前往高桥学校。
     我是前往高桥学校那一路的队员。我和我的搭档——李华铭负责初一(36)班和初二(34)班,和高桥学校的校长协商后,我们分别给初一初二的孩子上两节课,还有一堂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的交流课。
     首先,我们进的是小学四年级的课堂,刚走进去,我们就被孩子们热情的掌声感动了。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们。跟孩子们交流我们的求学经历、小时候最难忘的事情等等,时不时会有小手举起来,用他们甜美的声音问“大姐姐、大哥哥,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被老师骂过啊?”“有没有站墙角?”我们俩深深地被他们所动容。一小时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我们的所有想法都还没来得及表达完就被下课的铃声打断。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欢送我们走出教室。孩子们,你们肯定会有自己出人头地的那一天的,你们的老师和哥哥姐姐们都会等到那一天的,加油!
     接着,我们走进了初一和初二的课堂,同样热烈的掌声、同样满怀期待的眼神。我和华铭都在心里默念:一定要把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一一与孩子们分享、交流。
     我上的是数学——悖论,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我们数学组的队友们集体讨论出课程。由悖论的典型例子引入,将悖论的起源、发展、作用串成一条线,其间通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等典型事例,就“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严师出高徒”等多个话题与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的反应都很强烈,并且跟我们说收获很多。
     华铭上的是语文——中国传统经典《大学》,通过经典文段的解读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边讨论边分享边交流,即使班上有80多位甚至近百位学生,他们一样听得津津有味,互动交流很积极,当然相对于初一的孩子初二的孩子就比较沉闷。但是与孩子们的课后交流中,他们都反映:上你们的课我们都不想睡觉了。
     小学组的情况我就比较不清楚了,不过通过今天晚上的实践团会议,我也大致了解到:小学的孩子们都非常活泼,他们目前都还没进行英语教学,四人组合的这一路队员就英语方面进行了初步教学,效果很好!
     其实,来到这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似乎回到了小时候。一样偏僻的农村,一样简陋的学校,一样认真的老师,一样有苍蝇有蛆的厕所。
     我们都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出头的那一天。
 
作者(二):林燕铭
    为了激励同学,大家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励志歌曲、励志视频、励志演讲等等,大家都想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能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影响……
    我组设计的课程主要分两块:
    一是继续以上节课的内容为基础,从《大学》的八个“节目”为蓝本,向孩子们讲述怎样设定目标和怎么去做,并补充即使目标暂时没确定,也能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二是关于相信自己的一个励志报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大山。此过程中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们个人的励志歌曲——《我相信》和《怒放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这两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孩子们都认真聆听。在和孩子们一起唱完《我相信》这首歌后,我问“你们相信自己吗?”得到的答案是坚定的“我相信!”
     当我念起“相信自己”的演讲词时,我发现底下已经有几个孩子在偷偷的抹泪了……
     另外我组还和初二的同学分享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演讲时提出的“五个坚持”和俞敏洪的一分钟励志演讲,得到了良好的反响。
     我希望给高桥的孩子树立的是“世界会因为有了我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的信心,希望他们能够自信地走出去。这是我参加这次支教的初衷。
     这时,已经下课的同学围了过来,拉着我们的同学聊天、拍照、送小礼物。我想也许拉着我们拍一张又一张的照片是他们表达对我们的不舍的一种方式吧!
     这次支教,我最开心的就是看到高桥的孩子身上那份淳朴,和那份,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当收到孩子的纸条上写着“你们的课让我感悟至深,使已在悬崖边的我又回到开始的地方……”,这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了。

记录四:宣传斜弱视,关注青少年
记录时间:2012年7月7日

作者(一):姜达煌
     今天是到牛场支教的第三天,由于临近期末考,我们的支教生涯被缩减到了两天。为了继承中华民族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决定把事先准备好的社会实践提前并放大。昨晚领队吴凌学长召集我们开了个如何就斜弱视进行调查的会议。最终分成三个队,一队去镇政府和医院跟相关负责人进行预热,二队去查有关斜弱视的资料以便对这里的人进行宣传,三队是咨询一下基金会申请的有关事项,为宣传作更好的准备。    我们隶属于一队,早上八点吃完早饭去的。另外插几句话,来到这儿感觉大学生活那紊乱的作息时间安排变得非常的健康,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七点半起床,然后吃早饭。另外这里的饭菜真的很天然,很好吃。这里的人们很热情,两个很漂亮很可爱的房东妹妹,请我们喝茶的老爷爷,在路边拿着木板打乒乓球的小孩子,背着背篓的人们……第一站到了镇政府,在公示板看到了写着牛场镇的人口4万多人,还有各种统计数据,虽然说是用粉笔写的,但感觉这个政府还是很认真很负责的,不由得说这是人民之福,中国之福!之后到了医院,看到那栋崭新的医院小楼和马医生那持续不断地对国家的赞美“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我当初对国家的不认识变成了现在的承认,觉得国家的力量用到了实处,用到了人民上,这也是人民之福,中国之福!
     走在牛场的路上,看着那一条蔓延开来的碎石路,一路所见,各种商铺,衣服店、照相馆、餐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还有那种悠闲的生活方式,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实在不由得不让那些忙碌在现代都市的羡慕。
     回到住处,大家把查到的资料整理并互相学习,受益颇多。斜弱视也许在农村不是一个很让人重视的问题,但确实是关系到了未来一代的成长,而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也是人民之福,中国之福!基金会的举措也让人对中国的未来有了希望。也许前几年的红十字事件让国人伤了心,但是基金会的出现和良性成长无疑是历史的极大进步,这是有能力的人对国家社会的回报和负责,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所在。

作者(二):李华铭
     上午分组,我、嘉旻、达煌等人前往镇政府和卫生院进行小儿斜弱视宣讲的前期联系工作。顺着窄窄的寂无行人的公路往前走,在一个偏僻的所在看到了镇政府。政府的人很欢迎我们。我们对小儿斜弱视的宣讲工作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得到了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他们也表示欢迎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总之还是很顺利的。(注:言谈中可知当地人对小儿斜弱视了解甚少,如有人误把近视当成斜弱视。另外嘉旻观察到班上有好几个学生有斜弱视的症状。)
     之后前往牛场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联系工作,卫生院的值班医生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卫生院的部署分为旧门诊部和新门诊部两部分,其中旧门诊部外貌十分破旧,内部条件也不甚理想,新门诊部作为不久前建起的新楼,外观和内部布局都较好。我们和值班医生说明来意后顺利地要到了联系方式。
     征得值班医生的同意后,下午全体成员在吴凌的带领下前往中心卫生院进行宣讲及相关的采访工作。首先我们在值班医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卫生院,包括里面的手术室、普通病房、温馨病房等。在我们对斜弱视的宣讲后,院方表示五官科可以提供对弱视的检查,且对小儿斜弱视的后期宣传可由院方进行。此外,值班医生对队长提出的“暑假医疗下乡”设想表示热烈欢迎。
     从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中心卫生院共有24个医护人员,多为外地人且缺人太多;医院每年有3~5次的下乡活动,主要工作包括对高血压等疾病的登记记录等;牛场镇几个村中共设置有十几个社区医院;目前医院最缺的是硬件设备,包括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机械设备;医院要向政府申请资金有很大的困难;目前进行的免疫预防多为百姓主动前来接受接种,疫苗以免费疫苗和国家补助性疫苗为主……总之,乡村医院要想顺利发展并发挥更大的功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确立了之后与刘院长的访谈后我们下午的宣讲算是顺利结束了。今天这几趟让我对农村政府机构和卫生机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认识到很多问题不是以前自己想象的那样,需要亲身深入基层才能体会到人们的真实需求。

记录五:爱心回复,希望寄语
记录时间:2012年7月8日   
作者:林高峰
 

    我已然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更忘记了自己当初是如何定义理想这个词的,但是,我知道,理想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想意味着自己奋斗的目标,意味着人生的方向,意味着人生的定位。就现实社会来说,有时候理想不得不服从于现实,但是,理想仍然常常作为一种内驱力激励着人们前进。
     在《了解中国,认识自我》的课程中,我们不仅让小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让小学生认识了自我:自己在哪里,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让每个小学生写下了关于理想的一些内容:我的理想是什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我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大部分学生都按照题目写出了自己的理想与克服困难的方法。
    小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启蒙与引导,因此,我们小学组的老师对收上来的纸条都进行了仔细的阅读,令人欣慰的是,小学生们都给自己确立了一个伟大的理想,例如:老师、宇航员、警察、考上北京大学、医生,如此等等,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每一个理想都是心中一个神圣而高大的形象。对于每一个理想,我们都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并在回复的纸条中写下了寄语,例如:“亲爱的XXX同学:看到你的理想我感到很欣慰,你已经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当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位,作为一名园丁,老师们不仅给学生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你会遇到许多困难。我希望你能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鼓励,我们还给中心小学四、五年级179名学生各买了一根笔。礼物虽小,但情义深重。我们希望小学生们能够付出自己的努力,朝着自己确立的理想迈进。


记录六:参观考场,了解现状
 记录时间:2012年7月9日  
 作者:洪诗静
 

    2012年7月9日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四人——林高峰、林华山、沈燕君、洪诗静跟随着校长巡考了茶坊小学等四个牛场镇学校。校长说,到每个地方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这是好事。的确,在这一座座大山中,在这一阶阶的山腰上,每个小村庄我们都能看到那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地区再贫困,但教育始终优先。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这大山里的希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为这些未来的希望做着努力。
     听校长说,如果要把这些乡村的学校都基本建设好,需要八千万左右,这将是他们牛场镇20年来的总经费。对于这个地方来说,这个无疑是天文数字。而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当今的贫富差距。
     每个学校基本上都只有一栋二至三层的楼房,大都看起来都很简陋和破旧,只有一所新建的学校才有点现代的味道。听校长说,有些楼房甚至还是危房。大部分学校前面都没有铺有水泥的球场,都是简单地在前方的空地上摆上两张兵乓球台,或一个连篮网都没有的球架,这就是孩子的娱乐场所。在这简陋的二层楼房中,就包含了教室、简易的厨房、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的宿舍。可想而知,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很多东西都是一切从简的。每到一所学校,校长都会这么说,要想建好这个围墙大概需要多少钱,要想建好这个球场大概需要多少钱……我们清楚地明白,在城市里看似很简单平常的小工程,到了这里都会是庞大的工程。他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在一点点经费积攒下实现的。也许,中央在大力强调农村的建设、强调扶贫工作、强调西部大开发,但是事实上却很难具体落实在每个乡村上。
     还听到校长提到学校里的老师,是的,他们很多来自外地,甚至有更好的前途,但是他们选择留在这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年华。也许,在这里缺得就是有这样的勇气和奉献精神的人民教师。其中,有所小学的校长,既当爸也当妈,既当老师也当校长。这位老师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虽说条件艰难,但当提起孩子们的时候,他脸上只有笑容。我们能体会到老师的希望就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简陋的条件,清苦的生活,寂寞的日子,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自强不息,看到的是山区农民的不屈不饶,看到的是分散群落的团结努力。
 
记录七:捐书赠物,支教育人
 ——暨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爱心捐赠仪式
 记录时间:2012年7月10日   
 作者:孙明扬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今天,由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捐赠给同学们的“营养品”终于在我们苦苦的等待后由物流送达牛场镇。
     2012年7月10日中午,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爱心捐赠仪式在高桥中学举行,高桥中学初一、初二全体同学及支教小组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捐赠仪式。
     参加捐赠仪式的同学们显得特别激动。捐赠仪式开始前,他们就围着负责自己班支教任务的哥哥姐姐,或希望得到哥哥姐姐们的临别赠言,或想要与哥哥姐姐们合影留念。当然,远道而来的书籍也让他们兴奋不已。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指挥下列好队后,载有捐赠物资的车辆便驶到操场,站在队伍边上的男同学更是热心地帮忙搬运物资。
     除了书籍外,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爱心捐赠的物资还包括一些体育用品。书籍可以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体育用品则可以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这些书籍及体育用品排放好后,负责初中部支教工作的同学们便走到队伍的前面,与同学们见面,并且依次说出了最想对台下孩子们说的话。由于时间关系,每个人的话都不多,但句句饱含真情。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们很快乐,也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很感谢这些纯真的孩子。同时,我们希望能带给同学们一些激励,毕竟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通过我们教授的课程及课外游戏活动,为他们开启看精彩大千世界的一扇窗,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对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可以激励他们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学习,鼓励他们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随后,书籍和体育用品便被分别妥善地安放。至此,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爱心捐赠仪式圆满结束。
     整个捐赠仪式并不是很长,但相信我们带来的物资却可以给同学们带来较长久的影响。
 
记录八:建立基地,长期受益
记录时间:2012年7月9日——7月11日
作者:林高峰
 
    健康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毕生幸福,对一个国家来说,它关系到国家的国计民生,一个国家的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小儿的斜弱视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更为多见。斜弱视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视力,更重要的是,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成长和个人理想的实现。
    那么,为期一周的支教,我们能给当地居民带去多少斜弱视方面的知识呢?我们无法准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是斜弱视,无法教会他们怎样准确地鉴别斜弱视,更无法告知他们斜弱视应当怎样治疗,但是我们能够为他们带去一些提醒,带去一些福音——基金会的斜弱视免费治疗项目。为了让当地居民长期受益,我们选择了当地的中心医院、镇政府和乌蒙青年协会作为斜弱视项目的地方代表,一旦发现符合条件的患者,将由这些地方代表与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或者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建文化交流协会进行联系,以使患者得到尽早治疗。
     7月9日到7月11日这三天,我们分别抽出部分时间对牛场镇相关负责人进行斜弱视项目的宣讲,其内容如下:1、对牛场镇所有中小学校的校长进行斜弱视知识的宣讲,并请他们关注身边有相关症状的人。2、与中心医院的刘院长进行洽谈,让其在诊疗过程中注意相关患者,并请中心医院作为地方代表之一。3、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洽谈,让镇政府作为地方代表之一。4、与乌蒙青年协会的会长进行电话沟通,并达成一致共识。通过基本知识的  宣讲与建立多个地方代表,我们期待着能够把斜弱视的项目在牛场镇长期开展,为当地的斜弱视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

总结
 

    10天能做什么?可以出去旅游旅游了吧,逛好几个地方了,可以看好几部电影了吧,可以看好几本小说了吧。2012年7月的云南支教10天,却比以往的任何一个10天对于我们来说收获更多,意义更大。以前我们的中学,厦门双十中学,便有老师去甘肃支教,但一去便是两三年,我很佩服他,心怀对边远地区的教育奉献精神,毅然决然地,不畏艰险地走入西部。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样的时间花费有点不切实际。但是当在屏幕或在新闻上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热情,和当地教育水平极端低下相矛盾时,我就在想,我们也一定要去,一定要给孩子们带去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风貌,给予他们激励,给予他们鼓舞,做一次励志教育,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10天也就足够了,哪怕是一节课也就够了。
      第一天的简短自我介绍,我来到我将要任教的班级门口,还未见其人,便闻其声,孩子们小声的攀谈声,不时细细的敲打桌子声,都压抑着兴奋与激动,随时准备爆发。时间到了,我开始往教室里走,兴奋夹着紧张,半身已进入教室,放眼望去便是黑压压的一片,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紧张又上涨了。还未等我全身进入,同学们就忍不住将兴奋与激动爆发了出来,他们鼓起掌来,这掌声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热烈的掌声,是灵魂最真诚的呼喊,山崩地裂,震耳欲聋。我的紧张一下子被打散,不见踪影,只剩下兴奋了。站在讲台上,停了两秒,我几乎被感动得要流下眼泪,这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啊,台下80多名兴奋又渴望的眼神全部向我投来,犹如嗷嗷待哺的小鸟儿,向父母亲讨食物吃。我也要非常小心的说出我的每一个字,喂他们每一个思想,不容一点差错。简短的介绍之后,我们便离开了,开始准备明天的正式课程。
     这一幕,我终身难忘。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次的支教之行,是成功的。我们给初中组的同学教育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问题去思考是很有意思的,很有意义的,让他们重视思考,这个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另一方面,我们授课《大学》,让他们懂得如何明德,如何修身,如何做人,另外,结合我们自身,讲述大学里的事情,激发同学们对大学的渴望,不断努力,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给小学组,更多的是树立他们的理想,为他们的人生树立目标,激励他们朝着目标奔跑。从最后同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我们的确对他们产生了不错的影响,临走时我们的团员各个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争着抢着要老师写下对他们的话。短短的几天,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限的贡献。最后我们一致认可,我们应当利用现有的网络和信件方式,加强对同学们的沟通和教育,真正的不断延续我们的影响。
     还要非常感谢基金会对图书馆的建立,我们计划将以此为基础,继续发扬我们同乡会的“德”,定期组织在北京的初中小学,收集同学们捐赠的图书,并向牛场镇的高桥学校送去,真正意义上丰富他们的书籍,拓宽同学们的阅读,这也是我们对“无限的贡献”计划之一。
     另外还是要感谢基金会的“民众小儿斜弱视”基金,我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计划了地方代表策略,真正的将此基金传播到这个镇上,也要非常感谢镇中心医院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支教,从我们自身的意义上来看,对我们也是一种自身的洗礼。我们看惯了霓虹灯下的花红酒绿,看惯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在空调下,笔记本电脑前的学习,更习惯了得之必然,失之非常的生活态度。然而来到了牛场镇,我们懂得了:饭,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得到的;衣服,不是你想穿什么样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不是你付出就会有得到的;中国,有的地方比你想象的要差很多。最后坐在离开牛场的汽车上,我留意了队员们的眼神,忧郁而深思。对比之前,在来牛场的汽车上,我也留意队员们的眼神,兴奋而不知所畏。
     对于我们而言,不仅受到了一番教育,还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友谊。回想当初的第一次见面会,我们羞涩,不爱说话,两个陌生的人在一起又能说什么呢。但是到最后,一个个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彼此成为了挚友。同行的人,比要去的地方更重要。
     云南支教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爱心还没结束,我们要将这份爱心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是我们同乡会的第一次支教,成功之处需要学习,但失败之处我们不能回避,更要真诚的总结和思考,为将来的支教之行打下基础,将我们的爱心,真真正正的传递下去,才不愧为一名北大福建人!

2012云南支教记录
文件类型: *.docc3b5eebf21e3c0e0e0750199c5cefe45.doc (722.00 KB)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获得2021

2021年10月8日,在北京市财政局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2021年度第三批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赫然在列,在“北京市2020年度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详细]
 
2010年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员通过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向南平、三明洪涝灾区捐款金额总计13274161.3元...[详细]
全部捐款名单
  • 理事单位
  • 各基金会
  • 政府部门
  • 其他
版权所有: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捐赠热线:010-64439031 捐助热线:010-64439031/64453801 传真:010-644538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三区11号福建大厦11层 邮箱:jhgyjj@163.com
京ICP备1100937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636
技术支持:北京利晶艺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