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之星 » 潘亚文

潘亚文

来源: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日期: 2011-04-08

潘亚文  副理事长
  潘亚文,男,研究生学历,汉族,福建莆田人,系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政协委员、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奥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奥联合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奥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慈善家等诸多殊荣,并入选“影响中华公益的60位慈善家”。
  多年来,潘亚文先生参与各项公益事业捐资累计2000多万元。 2005年5月,潘亚文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捐出288万元,并成立“潘亚文新长城助学基金”; 在汶川地震中,潘亚文先生向灾区捐款133万元,2010年又向南平、三明水灾捐款10万元;潘亚文先生资助的学生遍布全国20多所学校,积极帮助引导贫困大学生达万余人次。

编者按:

大爱闽商

     “缘起于汉唐,鼎兴于宋元;绵延于明季,式微于晚清;重振于开放,勃发于当今。”“家门为圆心,理想为半径,驰骋万里,收获大千。然人在羁旅,心系乡关。天涯黄金屋,故土篱笆墙,两相不弃,万里同春。出则兼济天下,归则反哺梓桑。”翻开闽商的历史,有一个字眼尤为引人注目,那便是“乐善好施”。早在明崇祯年间便有记载,福建大旱,赤野千里,民不聊生,海商领袖郑芝龙毅然捐资,“招饥民数万,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清代迄始,福建慈善蔚然成风,善堂善会林立,如义仓、义塾、义渡此类的民间慈善机构多由闽商独力捐资设立。近代,陈嘉庚、胡文虎更是成为华人慈善的标榜,烽火岁月,毁家纾难,捐款捐物,救济难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当今慈善界,闽商更可谓独领风骚。不仅所捐善款总额冠绝全国,涌现了诸如黄如论、曹德旺、陈发树、潘亚文等慈善大亨,更勇于开拓进取,倡领中国慈善新潮流:2002年12月,晋江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慈善总会,其理事多为本土企业家,七年筹资八亿惠民八万,被视为民间慈善机构典范。2009年,曹德旺、陈发树的股捐,媒体热议、举国轰动。2010年11月,在京闽商牵头成立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背靠福建、立足京城,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异地商会牵头成立的公募基金会,短短几个月筹集善款3000多万元,为商帮慈善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近日,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闽商曹德旺以2010年个人捐款逾10亿元的突出表现名列榜首,获年度“中国首善”称号,黄如论、陈发树和潘亚文同时入选年度“十大慈善家”,独占三席的闽商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闽商行善,大则捐款上亿,造福一方,泽及后世,少则捐款数十成百,却能汇涓涓细水成江河,使穷人转危为安。闽商行善,助残助困、安老扶幼、赈灾济民,无所不涉,但以助学为主,使千万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早日成才。闽商行善,心系桑梓,使慈善之花在八闽大地处处绽放,亦能抛弃地域隔阂,虽身在异国他乡,也热忱满怀,积极参与当地公益活动,行善不倦,成为“仁爱”象征。

     本期,编辑部特邀请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十大慈善家”、北京中奥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亚文做客“公益之星”栏目,与读者共同分享他对慈善的见解和感悟。

(2007年,潘亚文和四川灾区的小学生在一起)

潘亚文:慈善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文/李钱钱

     他,是一个企业家,也是一个慈善家,更是2000多个孩子的爸爸;他从20年前,自己温饱尚未解决之时便开始他的慈善之旅,把慈善当做毕生的事业来奋斗,用真心呵护着一颗颗渴望温暖的心灵;他用慈善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视为幸福的终极密码;他在看到孩子们的来信后,会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容,毫不掩饰他对慈善的热爱。4月26日,又一次获评中国“十大慈善家”的潘亚文在2011中国慈善晚会上诠释了慈善的意义:“我们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慈善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我相信爱会持续,爱会传承。”

     记者:潘总,您好,恭喜您又一次获评中国“十大慈善家”,对于“慈善”,您如何理解,您认为慈善的真谛是什么?

     潘亚文:我认为慈善不能仅仅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慈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关爱,慈善的真谛在于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是真正的关心。我跟我受助过的人关系都非常亲密,很多我帮助过的学生都视我为良师益友,并将自己的秘密写信告诉我,孩子们甚至还叫我“潘爸爸”,我感到非常开心。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者,捐完一笔钱就结束,而是平等地给予,真正关心他们,从精神上支持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

     记者:平等的给予才能获得受助者的尊重,相信慈善人生的第一次给予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潘亚文:是的,我慈善之路的起点是在1985年2月,那时候我到北京只有十多天。有一天,我在北京站遇到了一个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严重残疾的女孩,在北京2月的寒风里,她像一只受伤的羔羊,孤独而无助。当时的我也很困难,还在为吃饭发愁,但面前的这个女孩让我觉得更需要帮助,于是我将口袋里仅有的一点钱全部给了她。后来得知这个女孩来自陕西铜川,名叫杨雪梅,因为生活的流离,我们渐渐失去了联系,直到2007年5月,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才在铜川鸭口再次见到了她。

 

(2008年4月21日同甘肃受助学生交流)

    记者:有了第一次感动的给予,才会有二十年的坚持,在这二十年如一日的慈善坚持中,最让您感动的是什么?又是什么给了您坚持的动力?

     潘亚文:最让我感动的是受助者的感恩和爱。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激励,同时我也要对他们说声谢谢,是他们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位受助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买了一双手套,在寒冷的冬季里,我的心没有再像以前一样惧怕严寒,我想那不光是因为我有了手套,更是因为我拥有了您对我的关怀,对我的爱,是您温暖了我的双手,温暖了我的心。”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帮助他们的真心,他们的人生观以及对社会的态度和认识便会改变,会更加积极、自信的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现在全国20多所学校2000多名贫困大学生都亲切的称呼我为“潘爸爸”。我想,正是他们对我的这份情感,让我懂得了帮助和被帮助都是对生活的积极追求,都是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正是这股力量一直支撑着我走过这二十多年,并还将继续走下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会将慈善进行到底,将爱心永远传递。

     记者:我们相信,爱是相互的,这点是否也在您的事业上得到体现?

      潘亚文:我常讲:“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我的人生信条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不能活在独立的世界中,人为自己活着脚踏寸土,为别人活着头顶蓝天。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做慈善,我想,我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我,这样我的企业才会做得更好,而我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慈善也是我事业的一部分。

   

(潘总与四川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在2010胡润百富榜上,闽商上榜人数排名第四,但在慈善榜上,平均捐助额却是全国最高。作为闽商慈善家的一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闽商为何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如此之高?

     潘亚文:作为闽商的一员,看到我们在慈善榜上的平均捐助额是全国最高,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欣慰。我认为“义”与“利”的兼顾是我们闽商的意识,这种意识起于19世纪的闽籍侨领的普遍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数百年来,遍布全球的闽商,秉承“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努力拼搏。闽商具有冒险开拓的进取精神和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善于学习的开放心态以及报效桑梓、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闽商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高,也是对闽商慈善史的传承与发扬,是世世代代都在做的事情。我们深知企业发展来自社会,企业效益来自社会,所以闽商致富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馈桑梓,回报社会。

     记者:闽商的慈善源远流长,有人认为,这与宗庙文化有关,您怎么看?

     潘亚文:我是同意这种观点的。福建的祠堂与村庙数量众多,人们在进行村庙祭祀活动时,从身边人的行为中已经培养出一种公益心。福建乡村公益事业办得很好,路桥亭阁都由村民出资修建,捐资助学蔚然成风,这无疑是与村庙宗祠文化发达有关。另外,福建人大都信奉妈祖,妈祖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文化对全世界华人华侨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每年我的家乡莆田都会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并成立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我每次回家乡都会去妈祖庙叩拜。另外还有保生大帝、临水夫人、开漳圣王、法王公、青山王等都源于福建。闽商在宗教文化的不断熏陶下,都具备了仁义、诚信、友爱、宽容的优秀品质,因此无怨无悔地投身中国慈善事业,为国、为民做好事、作贡献。我认为这也是闽商慈善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记者:闽商向来以低调著称,但从2009年开始,随着各闽籍慈善家在公众面前的大方豪捐,踊跃成立基金会,闽商似乎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参与慈善,您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潘亚文:闽商向来以低调著称,但表现在为人处事方面。对于慈善,闽商不低调。慈善行为是应该受到鼓励的,一定要大胆地去做,从自身做起,继而带动身边的人参与进去。应该说闽商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价值在近几年处在一个进一步成熟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一路走来,闽商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其实是在逐年增加的。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去感染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作为闽商的一员,我会更加用心做好慈善,将慈善进行到底,我们中奥的企业文化是“敬天爱人、利他利己、谋利有道、善行天下”,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爱心行动,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希望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参与到慈善的大爱行动中去,如同我们中奥的企业口号一样,让我们一起用“爱心赢得未来”!

    记者:对于慈善事业,下一步您有什么计划可以透露?

     潘亚文:我认为慈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毫无规划,毫无目的地随手捐钱,并认为捐钱是从事慈善活动最好的表示;第二个阶段就是像我现在这样,在捐钱的同时,更是在用心去和捐助对象进行互动的半专业性的慈善;第三个阶段就是成立公司的基金会,让慈善活动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和模式化。就目前而言,我会首先考虑在公司内部成立单独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部门。我的慈善总是与我的事业同步,我走到哪里,就会把慈善做到哪里。现在我在重庆有一个项目,所以我慈善的脚步就到达了重庆。去年在共青团中央、重庆市团委的合作支持下,我们中奥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走进学校”、“七彩童心”等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爱心行动。2010年我的捐款已逾1500万元人民币,累计捐款5800多万元,我想今年还会更多,中奥慈善事业将延续下去。

     记者:如果拿慈善与您的关系作一个比喻,您会把它比喻成什么?

     潘亚文:我想,用“终生伴侣”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与慈善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贴切的。我曾经说过,慈善事业值得我一生去奋斗。这种奋斗不仅仅是捐多少钱的概念,而是尽我所能,付出真心,去想着他人,帮助他人,关心我们的社会,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慈善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我相信爱会持续,爱会传承。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获得2021

2021年10月8日,在北京市财政局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2021年度第三批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赫然在列,在“北京市2020年度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详细]
 
2010年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员通过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向南平、三明洪涝灾区捐款金额总计13274161.3元...[详细]
全部捐款名单
  • 理事单位
  • 各基金会
  • 政府部门
  • 其他
版权所有: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捐赠热线:010-64439031 捐助热线:010-64439031/64453801 传真:010-644538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三区11号福建大厦11层 邮箱:jhgyjj@163.com
京ICP备1100937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636
技术支持:北京利晶艺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