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48天接收262名弃婴、南京3个月接收159名弃婴……10个省份25个“弃婴安全岛”在争议中负重前行。近日,继广州宣布“闭岛”之后,南京也表示弃婴接收能力接近饱和状态。专家建议,适当放宽“慈善限制”,进一步拓展弃婴救助的社会渠道。
弃婴爆满,只是“弃婴岛”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事实上,从“弃婴岛”设立之初,就一直面临着是否于法有据,是否会变相鼓励弃婴行为的争议。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弃婴安全岛”的做法仍处于试点阶段,总体来说“弃婴安全岛”利大于弊。按照国际儿童公约和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弃婴安全岛”的设立体现了儿童利益最高原则,试点工作的推进有益于保证弃婴的疾病救治、生命安全、监护服务等。
从各地“弃婴安全岛”接收弃婴的情况来看,高度一致的特征是弃婴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以广州为例,262个孩子中,仅脑性瘫痪就多达110例、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和先天性心脏病也分别有39例和32例。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超出了福利院承受的极限。民政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弃婴进入福利院以后,治疗及养育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财政资金。
“孩子进入了"弃婴岛",抚养责任就从家长转移到了社会,由纳税人埋单,养育、医疗都需要巨额支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指出,病患弃婴的救治与养育,需要长期的不菲投入。
专家认为,仅仅依靠财政资金建设“弃婴岛”,收养能力毕竟有限。一旦弃婴数量超出福利院的接纳能力,或者财政资金投入捉襟见肘时,“弃婴岛”难免会遭遇“闭岛”的尴尬处境。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儿童希望基金负责人张雯说,许多国家对待弃婴救助都放宽了“慈善限制”,民间力量得以参与其中,而且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加强监管和引导的前提下,放宽对于民间力量的准入,是社会管理改革的一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