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益创业?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概念。没有成熟的概念,并不代表没有实践。比如来自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熊兵,他和同学一起开办毛线编织吧的时候就做好了规划,所获的利润除了维持正常运营以及支付员工酬劳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像熊兵这样投身公益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今年,他们将有机会获得表彰并参与国际交流。 3月19日,由“青年恒好”项目工作委员会主办,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青年报社、瀛公益基金会协办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在北京启动。有关部门领导,与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高校的大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
公益创业力量在不断积聚 佳木斯大学的创业者华衷寒告诉记者,她在创业中通过3种形式来发展公益,“首先是与学校的学生处合作,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公益岗位,帮助他们勤工俭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第二项是通过推出产品赠送给中学或者贫困灾区的学生;第三项是在学校建立一个公益俱乐部,将公益传承下去。”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汪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之也带来社会问题频发,“既有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求,又有充足的社会资金和创业市场,因此目前中国处在公益创业的黄金期。” 在YBC总干事杜葵看来,公益创业重点解决的是那些自由市场体系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没有满足的需要。正如创业者肖亮所做。 在2009年以前,肖亮还是一名广告业的白领,收入不错,但他做了一件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在这一年辞职,创办了“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笼”和“聋”在中文中是谐音字,肖亮用它来形容不爱说话内向腼腆的人,说他面子很薄,就像小笼包一样,皮很薄,但是一口咬下却汁水四溢、唇齿留香,好似聋人的内心,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 “小笼包”目前主营两项业务:设计事务所和puki1+1。前者自我造血的功能,是盈利的主要来源,75%的聋人团队,提供品牌管理传播、平面设计制作、企业形象设计、展览展示活动、活动策划执行、网页及多媒体等服务。后者则是纯公益性质,通过一位在校健听学生与一位在校听障学生结成对子,对健听学生进行短期手语培训,使其能够辅助听障学生顺利进入由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环境,帮助听障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最大程度弥补听障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聋健沟通问题。 肖亮说:“帮助聋人的企业很少很少,但我并不希望公司发展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也不想做一个很大的公益组织。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中小型企业。摸索出一套好的流程,靠流程实现这个项目,而不是只靠个人素质和魅力。” 公益创业的力量不断积聚,与一些社会组织的积极号召和推进是分不开的,就像创业者熊兵和华衷寒,正是在“青年恒好”活动的支持下,才投身到公益创业中。
公益创业平台需要开放和专业 在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的启动仪式上,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坤表示,举办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益理想和全球视野的公益创业青年,营造鼓励社会创新与支持公益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当代青年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据介绍,与往年青年恒好活动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有像瀛公益基金会这样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加入到行动中来,还有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为“青年恒好”项目提供智力支持,使得“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的开放性和专业性不断增强。 公益创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创业培训,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中国公益创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表示,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恒源祥也一直在考虑企业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原因,“最后总结,能够通过公益性积累良好的口碑,这是我们活下来的原因”。在陈忠伟看来,支持青年参与公益创业,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目前社会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启发他们对社会人才需求及自身职业规划的深刻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