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资讯 » 创新唤醒公益心

创新唤醒公益心

来源: 21CN新闻 日期: 2012-12-14

 在刚刚落幕的顺德区首届公益创新大赛中,诞生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公益慈善项目,这些项目因其创新性、专业性以及针对性强等特点,备受社会关注。在广州市顺德逐渐尝试放权给社会组织,以及各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这些专业社工机构推出的有别于传统“访贫问苦”、“雪中送炭”式的公益慈善项目,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公益慈善事业运作的新思维和新理念,值得思考与关注。

  那么,这一大批形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创新项目究竟是怎么出炉的?好的创意、好的点子又如何如春风化雨般真正落到受助者的心田?专业社工机构的崛起,乃至社会公众的个性化参与,对于传统的慈善会、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机构的组织运营,又有着怎样的冲击?

  公益的“盛宴”

  “不让任何有价值的想法因资金的短缺而夭折,不让任何有良心的资本因创意的匮乏而闲置。”在顺德首届公益创新大赛宣传册的首页,这句颇有创意的宣传语宣示着这场公益盛宴的与众不同。据悉,这是顺德社会创新中心成立以来首次推出的慈善公益大赛,尽管“公益创新”的概念尚不为人所熟知,但此次比赛,吸引了139个项目参与。

  新潮元素也来做公益

  据统计,139个项目方案几乎涵盖公益服务的所有方面,其中老年服务类12个,助残服务类18个,青少年服务类15个,家庭及儿童服务类23个,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类15个,其他公益类56个。“关我鸟事”是最小参赛者、大良罗定邦中学高中生罗善怡申报的项目,她计划通过微博、网站、QQ群等途径宣传鸟类科普知识,提出成立鸟类保护基地等。年长的参赛者则多为退休老人。

  除了参赛者年龄跨度大以外,“微电影”、“APP”等新潮元素也成了本届公益创新大赛的新宠。在最终胜出的12个项目中,“德未”故事系列微电影、“善地图”手机应用程序公益项目、电脑再生“缘”、公益主题摄影展,这4个项目诠释出了“公益创新”的内涵,即用微电影记录顺德的点滴故事,开发APP提供公益机构的地理定位服务,旧电脑回收检测升级后赠送给有需要的人,举办公益主题摄影巡回展……

  12个获胜项目将获“种子资金”

  此次大赛的亮点之一,莫过于最终胜出的12个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种子资金”。对于顺德区内的草根公益组织来说,这笔资金让很多举步维艰的项目有了资金保障。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副总干事陈淑仪介绍说,今年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顺德区推动公益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在下半年顺德区正式推动公益创新发展工作,并设立首批500万元种子资金对获选项目进行扶持。

  政府花钱扶持获胜项目,是不是政府购买服务呢?“不是。”陈淑仪明确表示,政府购买服务会对公益项目有所限制,而这些项目在资金扶持下,将自主运作、发展。

  “草根”的机遇

  借助于大赛的平台,包括专业社工机构等在内的一批民间“草根”也逐渐走向舞台的中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场公益创新大赛中,顺德区内的全部九家社工机构悉数参与,在公益创新项目的创新型、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着激烈的角逐。

  社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根据顺德社工委的统计,目前全区共有9家社工机构,持证专业社工仅为120多人。在各家社工机构申报的项目中,只有伦教一家社工机构的项目没有入围。星宇、顺心等多家社工机构申报了多个项目。位于容桂的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四个项目入围,分别是针对老人的白首居、针对婚姻家庭的反家暴庇护站、公益眼以及电脑再生源项目。顺德区星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入围5个项目,其中有协助长者安享晚年的院舍“拥抱夕阳” 长者善终计划、调查了解现时青少年性教育状况的杏坛镇青少年“性性相识 与性同行”计划等。

  创新让社工覆盖更多社会层面

  在上周获得点子奖的鹏星社工服务社的白首居项目中,社工构思希望将外来工和老人这两个群体融合,形成帮扶结对。一方面外来工对本地不熟悉,难以接触本地文化和本地人,难形成归属感;另一方面老人家也需要关怀和朋友,这二者结对成功,又可解决两大群体的需求。尽管这一项目目前未有获得资金扶持,未有运行时间表,但是服务社负责人何旖妮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创新的想法,才会有更多的项目落地,才能让社工更好地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体。

  “反家暴庇护站和电脑再生源项目是我们计划逐步推出的。”该社工机构服务部负责人何旖妮介绍。这两个项目获得了优胜奖,将会有望获得一笔种子试运营基金。运营资金是他们运行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由于未有充足的资金运营,白首居和公益眼项目暂时排在后列。

  “从项目覆盖村居来看,我们的项目主要包含了青少年、老年人、残障康复、低保家庭、外来务工等。”据何旖妮介绍,在项目落地时,均会与当地的居委会合作,通过走访调查具体居委会人口状况,签订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协议,再由社工跟进这些群体的个案,提供帮助。随着26个社区村居的全覆盖,社工服务开始走向多元化,除了老弱病残群体,他们还新创建了反家暴项目,与企业合作给容桂高新区企业提供外来工对口服务等。

  创新如何延续?

  顺德首次“尝鲜”,将创新引入公益。每当出现一个新鲜事物时,总会有质疑之声。有市民便提出质疑,顺德首届公益创新大赛的优胜项目,看起来“花里胡哨”,是否切实可行呢?

  监督:资金分三期拨付

  “申报项目通过初赛后,我们组织专人进行实地考察,确保了这些项目实施主体已经存在。”陈淑仪说,为了参加大赛而临时成立的项目已被“拒之门外”。这12个优胜项目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且细化到每个月的成效、指标。

  据了解,种子资金将分三期拨付给获胜团队,其中首期拨付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拨付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首期资金计划于这个月拨付。”她说,在资金的拨付过程中,将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另外,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计划每个季度对项目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并会监督项目负责人的出席情况。此次大赛组委会常设工作人员1名,将随时为项目团队提供帮助。

  明年公益创新大赛会如期而至吗?据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相关计划,公益创新大赛将每年举办一次,但反对意见认为,优胜项目在1年的资助周期里,其服务效果仍未知,现在谈下届大赛举办时间为时尚早,应根据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再做决定。

  “下届何时举办仍在讨论中。”陈淑仪说。

  业内:创新大赛能激发参与热情

  谈起未来公益创新大赛的发展方向,陈淑仪说,以后并非所有项目都能参赛,“我们将通过调研,了解社会的公益需求,种子资金将重点扶持社会需求领域。”

  她表示,首届公益创新大赛是为了唤起社会的公益力量,并没有对扶持领域作限定,以后大赛将会限定某一具体扶持领域。而首届大赛的举办,也获得了意外收获,有官方的公益慈善组织就表示,通过大赛的平台找到了同伴,公益资源得到互通。她举例说,一个传统公益组织希望与“德未”故事系列微电影项目团队合作,为其拍摄项目宣传片。

  在顺德区委区府办负责社会工作的相关负责人看来,顺德公益事业在运作思维方面的创新,其实是一种必然,一方面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一些政府及传统公益组织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扶持措施,来培育多样化的民间公益组织,“通过这样的创新大赛,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营造一个协同共治的局面”。

  人人都有“公益心”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做公益慈善的心,关键是有没有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渠道,”参与此次大赛的一位评委向记者表示,在申报的项目中,除了一些专业的社工机构和公益慈善组织之外,还有很多普通的社会成员,而且有些人提交的创意方案让评委们大感意外。

  心理咨询师:誓为困难群众孩子治心病

  记者在采访宾瑜时,她提起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心理咨询师”,这五个字对于宾瑜和她的队员来说,并不是谋生的职业资格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深重的社会责任感。

  宾瑜今年34岁,初中毕业后在肇庆读师专,2007年,宾瑜自学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立志要义务将弱势群体的孩子们的心病治好。宾瑜认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不过很多人都没有发现,也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从那时起,宾瑜就不停地在社区、学校、幼儿园从事公益心理辅导,她的行动也获得了居委会的认同,海尾居委会还专门给一间房让她作为临时课室。

  今年年初,宾瑜与她的“顺德成长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名为“烛光行动”的项目,他们已经为顺德20多名自闭儿童、地中海贫血儿童等进行了心理帮扶,目前还有20多名儿童正准备接受帮扶。

  在“烛光行动”中,宾瑜发现受助者在接受帮助时总有颇多顾虑。大约一年以前,宾瑜在一次公益活动上接触了一名7岁的男童,他的注意力不太集中,行为也有点反常,但她了解到其母亲是一名单亲妈妈时,就意识到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

  宾瑜联系到孩子的妈妈后,她却显得十分抗拒,不承认孩子“有病”。在几次争取后,这名妈妈仍不愿意让孩子接受帮扶。几个月过去了,宾瑜已经差不多忘记了此事,而孩子的母亲却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得到帮扶。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援助,孩子的一些心理阴影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很多人对心理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要么认为心理问题不算病,要么认为那是见不得人的事。”宾瑜说,这种观念在弱势群体中更为突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和受助者沟通,理解他们,并让他们逐渐接受帮扶。

  按照“烛光行动”项目的要求,帮扶一名对象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名对象至少需要一名心理咨询师每周进行4个小时的心理辅导,要连续进行10个星期才有可能起效。“顺德成长队”来自顺德各地,做项目的时候,不少队员们经常每周都要打车来回容桂,非常辛苦。做任何公益慈善都需要经费,“烛光行动”开展以来,花掉的经费已经达10万元左右,这些钱主要来自队员的捐款、好心人的资助和商业赞助,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想干了,但越来越多的队员和受助对象的加入,让自己感到莫大的责任感,实在不忍心放弃。”宾瑜说。

  普通妈妈:接送孩子困难产生灵感

  与宾瑜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大良某小区居民尤钰然是一名普通市民,但她一样有一颗热心小区公益的心。今年的创新大赛上,她主动申报了一个“小区顺风车”项目,尤钰然说,以下班接送孩子为例,很多幼儿园放学时间为下午4时,这时很多家长还在上班,接送小孩的任务落在老人的身上。很多老人骑车去接送小孩,路上人多车多,危险多;小孩接回家后,老人又该忙着做饭了,但往往顾得了家务又顾不上孩子,非常麻烦。因此,她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小区里有车一族们,能让同一小区的学生搭一程“顺风车”,既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小区居民的沟通、交流、互助。

  业委会:慈善停车位充分利用资源

  东城花园西山上筑业委会则集体提交了一个“慈善车场”的构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小区停车场白天的空置率较高,外来车辆又找不到商业停车场,造成浪费。为此,业委会建议将小区东康三街侧的100个停车位让出来,白天闲时用于商业停车,晚上让小区业主停车,用于商业停车的,按前一小时免费,超时收费的方式收费,所得的收益全部交给顺德慈善会。

 
 

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获得2021

2021年10月8日,在北京市财政局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2021年度第三批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赫然在列,在“北京市2020年度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详细]
 
2010年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员通过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向南平、三明洪涝灾区捐款金额总计13274161.3元...[详细]
全部捐款名单
  • 理事单位
  • 各基金会
  • 政府部门
  • 其他
版权所有: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 捐赠热线:010-64439031 捐助热线:010-64439031/64453801 传真:010-644538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三区11号福建大厦11层 邮箱:jhgyjj@163.com
京ICP备1100937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636
技术支持:北京利晶艺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