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一百元,他的一辈子。”经过4天的爱心接力,目前的捐款已基本保证小马得到持续治疗。 与此同时,“千人百元”这一捐助模式也深受市民认可,读者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救助模式。 进展:目前捐款已够治疗用 12月15日,河南商报报道了“4岁男孩马一鸣身患白血病急需社会救助”一事,并为他发起了“千人百元”捐助活动。 如今4天过去了,已有超过千人参加捐助。温暖仍在持续,账户里的捐款数额仍在不断增加。 马一鸣的主治医生张丽娜称,经过前期治疗,孩子恢复得很好。接下来就是长期的化疗,一直到康复要两年多时间。她说,如果申请的其他救助也能顺利到位,目前的捐款就基本够用了。 病床头的柜子里,一个塑料兜里装着十几个馒头,是田爱霞(马一鸣母亲)夫妻俩的口粮。田爱霞说:“以后有能力,我们想按照记录的名单还钱。” 读者:希望“千人百元”成为新的救助模式 一网友说,希望“千人百元”能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救助模式长期进行下去,将每个人的爱心汇聚成一种温暖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千人百元’是一种易于见效的救助模式,也易推广。由有公信力的媒体牵头来做,更值得赞扬。”读者徐先生希望“千人百元”社会救助模式能深入人心,人们一想到社会救助,就联想到这种模式。 民间:媒体参与,可使公益事业更透明 河南恩来公益负责人方红认为,河南商报提出“千人百元”的救助模式值得推广。 他说,媒体参与公益救助,可以有效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由于个别公益机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民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媒体参与,可有力监督并促使公益事业更公开、更透明。” 河南公益先锋负责人何海峰认同“千人百元”救助模式的同时,还补充道,“财务管理要有完善的体系,可考虑与具备公募资质的公益机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