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公众信任、推动慈善事业由富人向平民延伸、实现慈善专业化操作、实现救助公平,是慈善转型必须突破的四道坎。解决了这四大问题,慈善事业可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以下以广东省佛山市慈善机构为例,阐述慈善机构如何转型。 1问:慈善如何驱散信任疑云?
建议:账务自行公开之后还应有第三方审计 自郭美美事件之后,各类有官办背景的慈善组织及社会组织在善款募捐与支出方面已初步实现公开。在广东佛山市高明区慈善会的官方网站上,人们可看到按月统计的捐款接收情况及支出情况,款项和物资由谁捐赠,谁从中获益一目了然。
而在南海区慈善会,其不仅将善款收支信息在官网上公开,还从去年起通过官方微博实时公开善款收支,甚至提出将在今年内开发一个网络平台实现善款支出用短信通知捐赠人。
然而,近年爆出的国内部分慈善组织账务造假,仍使公众对慈善组织自行公布的账务信息真实性存有疑云,因此也抑制了一些捐助者的积极性。“缺少第三方审计及监督的账务公开,就像是慈善组织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真实性与公正性当然存疑。”有高明捐助人表示。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在佛山五区中,南海区慈善会在善款募捐及使用上已引入第三方机构予以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于媒体、南海慈善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这一模式值得高明借鉴。 2问:募资渠道怎么拓展?
建议:推动慈善事业由富人向平民延伸
目前,高明区慈善会的善款主要来自企业家捐赠、政府组织捐赠,市民捐赠所占的比例较低。背后呈现出募资结构重富人、轻平民,不利于募资渠道的拓展。
另一方面,全社会人人参与慈善的氛围未能形成,反过来也制约了区内各大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自高明区慈善会建立以来,全区设立冠名基金的企业只有9家,而南海区的数字已达到110家之多。
对此,有捐助人建议,高明应借鉴南海、顺德的经验,在慈善会官方网站上开通在线捐款功能,变捐助人受发动被动捐款为自发捐款。“顺德区慈善会的网捐功能开通后,市民捐助0.01元也可留下芳名,这并非捐助人的恶作剧,而恰恰是慈善事业由富人向平民延伸的体现,久而久之必然可培育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推动各个社会阶层量力行善。”
3问:慈善组织如何走向专业化运作?
建议:推动慈善会去行政化 当前,高明几乎每一次大型的慈善活动都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都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号召,久而久之会令人们产生慈善组织是“二政府”的印象,从而使得捐赠行为少了自愿的色彩,而多了来自政府的压力,并不利于慈善组织专业能力的提升与独立成长。
对此,有社会组织业内人士建议,摆脱这种局面,必须从慈善机构去行政化开始,包括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去行政化及慈善组织内部工作的专业化。当中,人员去行政化首要的是吸收或培养具有专业化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使其参与到慈善事业;内部工作的专业化,即要吸收各地先进的慈善工作经验,在劝捐募捐、财物管理、资助对象确定、第三方监督上引入社会化工作机制。
他们还建议,在每项慈善活动结束后,还要召开一个“评估会”,评估社会反馈情况,一旦发现错误,首先不让它恶化,其次不让它重复发展,以不断提升慈善会的公信力。
4问:如何使最需要的人群及时获得救助?
建议:整合资源打造“高明慈善大平台” 目前,高明慈善会对个人的捐助主要依靠救助对象主动申请,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出现救助对象由于不知道政策而遗漏救助机会,或出现区内多个慈善单位对救助对象进行重复救助,导致救助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因而,高明区慈善会有关负责人提到,应由区政府出面整合分散于全区各个群团组织的救助资源,打造一个信息互通、功能完善的“高明慈善大平台”,真正发挥慈善组织在政府救助体系之外拾遗补缺的功能。
|